Tuesday, March 27, 2007

自圓其說

古文沒有標點,不容易看得明,大家詮釋也有異.昨日華叔談東坡兄的《水調歌頭》,將「明月幾時有」之後的標點改為感嘆號,「把酒問青天」之後的標點改為冒號。這個改動,跟以往讀的不同;前句用問號,後句用句號。

華叔這樣理解:「我的理解是:蘇軾不會不知道,什麼時候才有又明又圓的月亮,何況序中註明了此夕是中秋.這不是一句問話,而是讚歎語:這樣的明月不是常有呀!他問的是:『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?』所以,我認為:第一句該用感嘆號,第二句該用冒號.」

各人的理解可以不同,蘇東坡可以問完再問,明月確實不是常有啊,所以向青天發問.之後借月再談人事之圓缺,很自然.

解釋之不同,得出的理解亦不同,最近常聽到老子這一句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.」有人認為應是這樣:「人法地地,法天天,法道道,法自然.」前者顯示終極為自然,後者則是沒有層級的境域,有無相生.

要求理解之準確,去問蘇東坡嗎?去問老子嗎?最終可能都是在那個循環裡自圓其說.

2 Comments:

Blogger Unknown said...

唔知你有冇留意最近有個道德經大會?
我覺得好怪. 我諗老子係唔會叫人一齊去"背"佢既道德經.....
真係.... 個電台廣告好攪鬼, 一面叫你去一齊朗讀道德經, 但係朗讀既, 就係 "道非道, 非常道"..

12:26 PM  
Blogger siuling said...

唸書時同學常常提到''作者已死'',蘇東坡不能走出來解答,亦無須解答,讀者們都有自己的詮釋方式吧!

3:01 PM  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